读《毛泽东早期文稿》

商鞅徙木立信论 1912.06

讲中国需要开启民智

致湘生书 1915.06.25

为学之道,先博而后约,先中而后西,先普通而后专门。

前者已矣,今日为始。

吾今日舍治科学,求分数,尚有何事?别人或谓退化,吾自谓进化也。

推崇康梁。

梁启超:先业词章,后治各科。

盖文学为百学之原,吾前言诗赋无用,实失言也。

致友人信 1915.07

弟近年来所有寸进,于书本得者少,于质疑问难得者多。

夫人之生所遭不齐,惟豪杰之士知殊趋而同至,不型人以合吾之轨,亦不迁己轨以合人之型,此诚至公彻理之谈也。

该说的还是要说。

致萧子升信 1915.08

言不能因愆而废,犹食不能因噎而废也。况所言者未必愆,即愆矣,亦哲人之细事。

该说的还是要说。

致萧子升信 1915.09

论博学。对黎锦熙的钦佩。讲了跟黎锦熙之间的探讨。

毛:求学求什么?上山读古籍,而后下山而涉其新,可乎?

黎:不然,这样就先后倒置了。通为专之基,新为旧之基。特别是政治家、事功家,应该注重通识。知通识,则知社会。

毛:此其具体耳,其抽象则如何?下手之方则如何?

黎:于国文,不求长求异。于历史,觅其巨夫伟人,为一朝代之代表,将其前后当身之迹,一一求之至彻。于地理,地图为要,看报纸杂志应联系地理。于体操、图画、音乐、手工,得为学、养生之道;为学要有条理有秩序,养生要复其神。且有助于培养美感。

黎:《群学肆言》。为学之难有三:其一在物,其一在心,其一心物相对。在物者曰物蔽,在心者曰情瞀智絯,心物相对者曰学诐、国拘、流梏、政惑、教辟。为学之根本在缮性。缮性在学,学有三科,曰玄间著。(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博物)。学,则德寓乎其中矣。

国学最要紧。其中最急切的,就是国学常识。择好书,曾氏“杂钞”其庶几焉。

曾国藩《经史百家杂钞》

姚鼐《古文辞类纂》

致萧子升信 1915.09.25

吾人立言,当以身心之修养、学问之研求为主,辅之以政事时务,不贵文而贵质,彩必遗弃,惟求其神。易言之,每为一书,必有益处,言必载物。

致黎锦熙信 1915.11.09

陈述对黎式行为的疑惑,劝其早归。

致萧子升信 1916.07.25

分析时事,预言中日战争,预言日美战争,奇哉!

致黎锦熙信 1916.12.09

以古之智仁勇三达德,提倡今之德智体三言。

一旦身不存,德智则随之而惰矣。

夫人之一生,所乐所事,夫曰实现。

世界之外有本体,血肉虽死,心灵不死,不在寿命之长短,而在成功之多寡。此其言固矣。

君子不立危墙之下。

弟身亦不强,近以运动之故,受益颇多。

体育之精神 1917.04.01

体育者,人类自其养生之道,使身体平均发达,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。

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。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。

故讲体育必自自动始。

体育之效,至于强筋骨,因而增知识,因而调感情,因而强意志。筋骨者,吾人之身;知识、感情、意志者,吾人之心。身心皆适,是谓俱泰。故夫体育非他,养乎吾生、乐乎吾心而已。

今之学者多不好运动,其原因盖有四焉:一则无自觉心也。一则积习难返也。一则提倡不力也。一则学者以运动力可羞也。

此事不重言谈,重在实行,苟能实行,得一道半法已足。

运动所宜注意者三:有恒一也,注全力二也,蛮拙三也。

《一切入一》序 1917.夏

学在积累。积累之道,在有条理。

贵有恒。

致黎锦熙信 1917.08.23

求大本大源。人人有哲学、伦理学见解。

大同者,吾人之鹄也。

立德立功立言。

夜学招学广告 1917.10.30

致罗学瓒信 1918.08.11

劝其从事教育

致七八舅父母信 1918.08 1919.04.28

将去北京游历。在北京大学任职员。

《湘江评论》创刊宣言 1919.07.14

《大公报》非自杀 1919.11.23

泡尔生:人生目的:人类之体魄及精神,其势力皆发展到至高地位,而无所歉然。即曰至善。

致陶毅信 1920.02

联军。各方面都应该去打先锋的人。

新民学会。1918年4月成立。

时常交流,谈共同目的,及达到目的之方法。有意识有组织。

致周世钊信 1920.03.14

国内研究与出国研究的先后问题。

求学实在没有”必要在什么地方“的理

暂时在国内研究的几种好处:

①看译本较看原本快得多,可于较短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。

②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,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,要占半壁的地位。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。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,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。

③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,当然“脱不开”中国这个地盘。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,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,及研究。这层工夫,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,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,恐怕有些困难。不如现在做了,一来无方才所说的困难,二来又可携带些经验到西洋去,考察时可以借资比较。

先将古今中外的学说取其精华,自成体系。

团体方面:①结合同志②在很经济的可能的范围内成立为他日所必要的基础的事业。

工读互助团。

不是绝对反对留学,而是主张大留学政策。

致黎锦熙信 1920.06.07

决定一年半或两年后留学俄国。学习俄语。

我对于学问,尚无专究某一种的意思,想用辐射线的方法,门门涉猎一下。颇觉常识不具,难语专攻,集拢常识,加以条贯,便容易达到深湛。

可惜我太富感情,中了慷慨的弊病,脑子不能入静,工夫难得持久,改变也很不容易改变,真是不得了的恨事呵。

文字学、言语学、和佛学,我都很想研究。

具体、鲜明、热烈。

致罗学瓒信 1920.11.26

身体是一个大问题。客观环境确实有原因。主观方面的原因,就是心理上的惰性。如读书成了习惯,便一直读下去不知休息。照卫生的法则,用脑一点钟,应休息十五分钟,弟则常常接连三四点钟不休息,甚或夜以继日,并非乐此不疲,实是疲而不舍。个人方面,须养成工读并行的习惯,至少也要养成读书和游戏并行的习惯。我的生活实在太劳了,怀中(杨昌济)先生在时,曾屡劝我要节劳,要多休息,但我总不能信他的话。以后拟每两个月出游一次。

四种迷:感情论事,以偏概全,以一时概永久,以主观概客观。我自信于后三者的错误尚少,惟感情一项,颇不能免。以人废言,是我一个短处,日后务要改正。

奉向蔡做首领,组成“拒婚联盟”。

致萧子暲信 1920.11

我近觉得仅仅常识是靠不住的,深慨自己学问无专精,两年来为事所扰,学问未能用功,实深报恨。

不好利,早起,好读书,谦,此谓良习惯。

重现在有两要义,一贵我(求己、不责人),二通今(如读史必重近世,以其与我有关也)

张昆弟记毛泽东的两次谈话 1917.09

毛君云,西人物质文明极盛,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,徒为肉欲之发达已耳。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,是人生太无价值。又云,吾辈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,以解经济问题,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。又云,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,事未有难成者。余甚然其言。且人心能力说,余久信仰,故余有以谭嗣同《仁学》可炼心力之说。

毛君润之云,现在国民性情,虚伪相崇,奴隶性成,思想狭隘,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,大伦理革命家,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,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,开发其新思想。余甚然其言。中国人沉郁固塞,陋不自知,入主出奴,普成习性。安得有俄之托尔斯泰其人者,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,发展其理想之世界。行之以身,著之以书,以真理为归,真理所在,毫不旁顾。前之谭嗣同,今之陈独秀,其人者,魄力颇雄大,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。

0%